新闻中心

新能源汽车到2035年将成为主流 专家称目标相较此前更易达成

2024-08-13 22:27: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0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比,这一目标更容易实现。

  03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3万辆,渗透率达到53.5%,首次实现对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超越。

  04专家预测,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80%,甚至可能更高。

  05除此之外,农村市场和商用车场景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8月11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新厘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这一目标与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大体保持一致,而前者相比后者更容易实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1月印发的文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而《意见》将“纯电动汽车”变更为“新能源汽车”。我国所指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显然,《意见》设定的目标实现的“门槛”更低一些。

  目前,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纯电动汽车,是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8月9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3万辆,渗透率达到53.5%,首次实现了对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超越。其中,纯电动车型销售了55.1万辆,同比仅增长2.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售了43.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0.7%。2024年1—7月,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为357万辆,同比增长10.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为236.1万辆,同比增长84.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被认为是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关键原因。

  “成为主流的意思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至少要超过一半。到2035年,我国汽车销售规模预计在4000万辆左右,那就意味着届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至少要达到2000万辆。其实,从现在来看,我们判断届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会更高,会在60%以上,甚至达到80%都是有可能的,今年全年可能会突破40%。”许海东说。

  我国从2009年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5年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攀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尚不足15%,到2023年为35.7%。

  业内普遍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上个月,美国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布的《全球汽车市场展望》报告显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欧洲或美国成熟得多。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整个中国市场的份额将从2024年的41%增长到77%,这主要是因为纯电动汽车(BEV)与燃油车价格相近、充电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以及中国更容易获得BEV牌照。反观西方国家,BEV的价格比燃油车高出35%—55%。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消费者方面中国与欧洲或美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对于下一辆车,可能会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中国消费者所占的比例相当高。而驱动消费者作出如此决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纯电动产品具有一定的性价比。譬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肩负着中国从“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重任。许海东认为,接下来,固态电池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混动技术的发展,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跃进提供动力。

  许海东表示,行业内预测,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2028年小批量上车,到2035年,固态电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其成本也将下降,泛亚电竞平台届时在搭载固态电池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1000km的会有更多,这有利于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渗透至为关键。许海东认为,若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km,且固态电池能够实现快充,那么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以及快充站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应该会再次迎来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

  而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在许海东看来,我国混动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非常好,混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已经达到2000km以上,混动技术在未来也会有相应的发展空间。“通过插电式混动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共同发展,实现‘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这个目标没有什么大问题。”

  农村市场是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未来主要的增量市场。按照以前的判断,由于农村地区收入低,老旧车型对于农村市场消费者的吸引力会更大。然而,许海东认为,若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进一步发展,以及农村地区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的消费者会直接转向新能源汽车,这对于我国的绿色转型也非常有意义。

  许海东对记者表示,在商用车领域,纯电动轻卡会支撑起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增量空间。对于重卡而言,要切入新能源这个发展道路,氢能源会是一个切入点。随着加氢设施网络的健全,制氢、运氢、加氢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下降,氢能重卡产业会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许海东称,未来氢燃料电池电堆可能会批量应用于乘用车领域,并且技术突破将带动成本下降,这将使得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入消费者视野,在未来与纯电动汽车形成竞争,或者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发挥各自的优势。

  电堆是氢能源电池最为核心的部件。氢燃料电池系统对于氢燃料汽车而言,就类似于发动机之于传统燃油车,电堆就是系统的“心脏”,约占电池系统成本的50%。

  记者注意到,《意见》还称,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许海东认为,这对于农村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利好。“至少从资金的角度开创了这样一个模式,它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或其他性质的充电桩企业加快在农村地区的布局。”

  此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县级以下公共桩总数仅占全国公共桩总数的11.28%,总体仍然较为薄弱。县级以下公用桩总数占全国公用桩总数的12.11%;县级以下直流桩总数占全国直流桩总数的14.51%,交流桩总数占全国交流桩总数的9.47%。农村区域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受制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利用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很难吸引运营商投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是一个可能的突破点。

  此外,《意见》还提到,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未来,将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

搜索